“是吗?可以看的出来,许正扬,你的外部形象与言谈举止就说明了你的饱经风霜。农村人们生活的确很苦,钱的确是不好挣,我也有同感。”江海宁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江海宁,你我家庭情况有天囊之别,你居然有此感受,实在是令我惊诧呵!” 许正扬觉得江海宁并不是爱做作的人,既然有这样的认同,说明在她内心深处隐含着浓厚的农民情结。 “我的老家是苏南山区的,童年是在农村的爷爷奶奶身边渡过的,十多岁才来到父母身边。”江海宁话音中透露出丝丝的忧伤与沧桑。 “啊?江海宁,真没看出来,你也是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呢!”许正扬对于江海宁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好奇。 “江海宁,如果不介意的话,能跟我讲一讲吗?” “哟,许正扬,你是在探听我的童年经历呢!不过,在别人面前我是很少提起的。既然许正扬你愿意听,那我就不厌其烦地讲一讲我的家族史和我童年的生活经历。” 于是,江海宁满含深情地讲起了她曲折的家族史和令她难忘的童年生活经历。 江海宁的老家是苏南的一个小山村。爷爷是老革命军人,解放后,被安置在县城公安部门工作。父亲江奉国姊妹五个,两个叔叔,两个姑姑,父亲排行老大。 几年后,上山下乡运动开始。父亲江奉国去了浙江的海宁,二叔和小姑支农去了鲁省的德城地区延城县。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因为生活困难,爷爷与三叔和大姑回了老家。 父亲江奉国在海宁插队期间,认识了来自胶州的王素云。不久,下乡青年返城,江奉国应征入伍,复员后,被安排到了省城公安局。期间与王素云结婚,一年后生下儿子江大林。后来,江奉国调至皖省。这时,女儿江海宁出生了。之后几年,江奉国和王素云又辗转于闵浙粤几省。 眼见工作频频调动,为使幼小的女儿免受颠簸之苦,江奉国和王素云便把年龄尚小的女儿江海宁送回了了爷爷奶奶身边。这时,江海宁的二叔、小姑分别在鲁省德城地区的延城县安家落户,二叔安排在县武装部,小姑在郊区的启华乡乡政府部门工作。 刚刚五岁的江海宁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了一起,平日里有三叔和大姑的照顾,日子还算过得去。当时农村的生活条件确实很艰苦。江海宁五岁就上了村里的育红班,放学后与小伙伴们到田里挖猪草,放牛羊。星期天和三叔一家人划着小舢板,渡江去卖瓜菜。小小年纪的她从小就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也深深理解了农村人们生活的不易。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江奉国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调至鲁省德城延城县启华乡担任派出所所长,此后一干就是四年。 见工作安定下来,江奉国与妻子王素云商量着,让女儿江海宁转学到延城来。另外,两位老人岁数大了,也打算把二老接来延城住,颐养天年。然而两位老人故土难离,说现在还能自食其力,愿意在老家再呆上几年。于是,江海宁与朝夕相处的爷爷奶奶依依惜别,来到了父母身边。 江海宁神色凝重地简要地讲完了她们家的家族史,眼圈微微地发红。